Skip to main content
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竖排-从右至左
横排-从左至右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 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 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;无眼耳鼻舌身意;无色声香味触法;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 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 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。无有恐怖。 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、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娑婆诃。
佛教术语含义
五蕴
指的是构成人类存在和心智体验的五个基本方面或要素。每个蕴代表了一个特定方面的体验或存在,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体的现实。
色蕴(Rupa)色蕴指的是身体和物质的存在,包括五官感觉、身体的形状和物质实体。它强调了身体和外部世界的物质性质。
受蕴(Vedana)受蕴是感觉的蕴,包括对感觉的体验,如愉悦、痛苦或中性。这是与感觉和情感相关的蕴。
想蕴(Sanna)想蕴是感知和认知的蕴,包括对事物的观察、辨别和识别。这涉及思考和知觉的过程。
行蕴(Sankhara)行蕴是有关个体习惯、倾向和意愿的蕴,包括了情感、欲望、动机和行为。它是人类行为和性格的基础。
识蕴(Vijnana)识蕴是意识和知觉的蕴,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。它包括了智慧和思维的过程。
般若波罗蜜多代表智慧